关于

第一支箫:看回轨迹第一支箫是从2016年12月份年从玉屏那里购得F调的金竹长尾箫,并购入刘群强老师的教材(刘群强老师的教程做得非常好,对新手非常友好)开始学习吹奏箫,刚开始吹的就是噪音,只能跑到不影响别人的地方,城市生活也只能到公园,云山就成为后花园,有空的时候甚至下班后晚上都跑到云山上练习,印象最深的就是还没有练习腹式呼吸就直接吹奏,练习一会就头昏脑涨腿发软,看刘群强老师的视频教程后慢慢学习腹式呼吸,由于金竹箫比较重手加上孔距较长又买了一支G调的长尾紫竹箫,这支紫竹箫陪我练习大量的时间和入门曲,掌握了缓吹和急吹,扩展手指申展度,F调的金竹箫也慢慢的可以拿上手吹奏!

关于音准:吹奏一段时间后,才发现这种批量产的箫的二八三八度音偏高是通病问题,后期陆续入手多支箫,都存在这样的音准的问题,经过网上查阅,台湾文松老师的视频和箫的内径调音技术等等,内径调音技术个个都秘而不传,于是求箫路非常艰难,音准的好箫一管难求,迷茫了好长一段时间!

初遇尺八:就在差点要放弃的时候逛贴吧,看到有资深箫友转到吹尺八箫,无意中交流,日本尺八已经把内径调音技术发展到极致了,网上听了尺八的曲子,试着想购入一支尺八箫玩玩,想不到啊,也是一管难求,那会尺八悠在网上一挂出来基本上马上就给秒了,好不容易从一个箫友手上入了一支裂了的露秋铭尺八,第一次吹响尺八的音色惊艳到了,但是这玩意基本上没有教程,也没有老师,只能完全靠自己,网上下载了菅原久仁义的教材(应该可以说是尺八的入门圣经),因为有箫的基础,甲乙音练习一段时间就可以吹,但是发现这支露秋的五孔音也是偏高了许多。初学尺八这段时间也认识了许多吹尺八的前辈,没有老师只能在群里向前辈请教,在此非常感谢虽然到现在都没有见过面的群友,那时学习尺八的气氛也好很多,大家经常在一起讨论尺八的技巧!

少云铭管(晓云管):看轨迹是在2018年的12月份购得一支少云铭尺八,那时应该是少云刚从深圳回到湖南不久,在旺旺上跟少云聊,只有两支一尺八管,和两支一尺六管,都是外观有些小的瑕疵,抱着买一支木尺八试试的心态,收到货后直接被做工惊艳到,漂亮的歌口,整齐一致的开孔,特别是那镜面的大漆内径,吹奏的录敏度,穿透的音色,直接爱不释手,而那小小的瑕疵就是一个小木眼,这能算得上瑕疵吗?觉得这才是箫应该有的,获得这支少云管后,跑上云山的次数越来越多,甚至有时候整晚都在云山上吹奏不舍得下山。从那以后也时刻关注着少云管,而因为制作设备的不完善加上大漆工艺的难控制度使得产量极低,记得那几年少云淘宝店几乎是全年无货的状态,直接给喜欢尺八的朋友给预售完了,记得在预售过程中经常出现工艺上一些小问题,导致交货时间赶不上,少云为了完善尺八制作工序投入了巨大的金钱成本和时间成本,而给吹奏者的总是不忘初心的超低性格比的尺八。要是没有这根“瑕疵”的少云管,也有可能最后会放弃尺八,这支管陪伴一直练完菅原久仁义的教材的54首,后来预售了新型尺八,这支管被我寄给少云改成了七孔尺八,记得改七孔时少云说这管子被撸得发亮了,直到现在还经常拿来吹奏。

共鸣箫:这里指的共鸣箫是指音准正确,二八三八度泛音合度,在学习尺八的时候,也在时刻关注箫,之前提到到的台湾文松共鸣箫,国内很多制箫师开始仿文松箫,记得那时仿的好的都要大几千,不记得是什么时候,突然间冒出了很多所谓的共鸣箫,后来才知道是跟“学箫结缘”这本书有关 ,作者是台湾的“花香人”陈顺先,这本书给内径调音的技术非常详细的解说给国内很多制箫师极大的帮忙,感谢“花香人”陈顺先先生给箫界带来的新气象!开始尝试着买共鸣箫吹奏,发现音准可以了,一八二八三八度都调得比较准,最后在向卫老师手上经过几次沟通,调出了比较满意的几支不同调式的箫,这几支箫也一直吹奏到现在,在此感谢向卫老师。

雲山簫音:在繁华的闹市世界想找一清静的地方吹奏特别不容易,很享受在云山上无人的山谷吹奏,让箫音在寂静的空气中自由的幽鸣,在左手食指和右手食指同时受伤的时间,基本上吹奏不了,空闲时间无聊就有了写个网站的冲动,于是乎便有了云山箫音这个Blog,主要是想记录一些吹奏的心得和作品,同时搬运一些国外箫友的内容转载到此,在不能吹奏的这段时间里其实是非常的迷茫,Blog有空就会更新一点,就像当初学箫入门一样一点点的积累!